溫州文成“涉僑未檢”撐起“僑娃”保護傘
文成“涉僑未檢”撐起“僑娃”保護傘
□ 本報記者 王春
□ 本報通訊員 孫麗納
在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有16.8萬余名僑胞旅居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因此這里也有了“僑領之鄉”的稱號。僑胞們雖身處異鄉,但情系故鄉,常常趁假期讓孩子們回家鄉參加“尋根之旅”,或將未成年子女送回國內接受漢語教育。而這些單獨被送回國內接受教育的“小海歸”“小候鳥”便組成了一個新興特殊群體——“僑守孩”。
據統計,文成的“僑守孩”有4000人左右。父母監護的時間差與空間差所帶來的監管不及時、隔代撫養的力不從心、安全教育的缺失也成為了他們身上獨特的“標簽”,給他們的健康成長帶來許多負面影響與安全隱患。
今年以來,文成縣檢察院致力于打造華僑子女法治教育品牌——“涉僑未檢”,通過搭建未檢檢察官與“僑守孩”的溝通之橋,為他們撐起青春與成長的保護傘。
幫教挽救僑孩迷途知返
今年7月,文成縣檢察院發出首例“家庭教育決定書”,責令一起聚眾斗毆案件中兩名被相對不起訴的未成年人小蔣、小林的法定監護人接受家庭教育指導,這也是文成縣檢察院開展的首例“強制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決定書”發出的背后,是檢察官看到,家庭教育與關愛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對“僑守孩”尤其如此。這起案件中的小蔣身處單親家庭,父親卻常年旅居國外,奶奶對他也缺少心理上的關心,歸案后,他對自己的行為后悔不已,想脫離之前的不良伙伴走上正軌。
在文成縣檢察院的溝通與協調下,奶奶帶著小蔣和其他同伴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家庭教育指導,在后續的跟蹤回訪中,奶奶和小蔣都認為這些帶著“任務”的親子活動讓他們加深了對彼此的了解,感受到了關愛,小蔣也下定決心要好好生活。
守望相助候鳥茁壯成長
玉壺中心小學是文成縣唯一一所華僑子女學校,這里90%的學生是華僑子女。9月11日上午,文成縣檢察院檢察官與縣婦聯副主席包小榮一起走進中心小學,由“女童保護”志愿者講師、檢察官林愛武為該校六年級的近90名學生上了一堂“愛護我們的身體”安全教育課。課堂上,林愛武通過PPT課件、情景模擬、現場互動等多種方式,教會同學們認識隱私部位、分辨和防范性侵害、遇到性侵害怎么做、遭遇了性侵害該做什么,幫助同學們建立生命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溫州市檢察院趙軍主任自下派到文成縣周山畬族鄉擔任鄉黨委副書記后,也一直關注著當地的“僑守孩”,于是他主動聯系了近6個行政村50多名孩子,讓文成縣檢察院檢察官為他們上了“開學第一課”。
文成縣檢察院未檢檢察官“周周老師”根據孩子們身心發展的特點,通過播放視頻和互動提問的方式,圍繞“認識未成年人犯罪”“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加強自我保護”主題進行授課。短短的一節課里,當導入游戲時,令同學們開懷大笑;講到犯罪相關內容時,懵懂的他們也都表情凝重;講到如何防范侵害、遇到侵害時怎么保護自己的知識時,他們則是認真做筆記。
校園法治教育“同堂”共享
9月17日,全國首個民法典海外普法講師團成立儀式暨浙江省“民法典公益宣講”走向海外直播活動在文成縣海外服務中心舉行,200多名參與者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在國內和海外會場共同參加此次活動。
當天下午,“法護花季”進校園網絡課堂跨洋開講。來自文成檢察院的“周周老師”圍繞民法典中涉及的網絡安全法規等內容,以《網絡安全宣傳之青春與法同行》為題,為相隔一萬多公里的800多名意大利羅馬中華語言學校的華僑青少年和300多名文成振中中學初一新生同步網絡直播了一堂特殊的普法教育課。這也是文成縣檢察院首次通過“云端”向海外的華僑青少年輸送優質精品課程。
文成縣檢察院未檢檢察官“周周老師”針對初中生的性格和心理特點,精心制作課件,以圖文并茂的PPT、幽默搞笑的微視頻、現場提問互動等方式開展此次宣講,講解了網絡安全法規、網絡安全防護技能等各方面內容,教育引導中學生如何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和如何正確使用網絡。
“這次網絡安全普法課涉及面廣,知識點多。華僑子女雖然身處異國他鄉,但依然通過網絡和家鄉保持著密切聯系,部分學生將來也有回國上學、發展深造的計劃,此次通過云課堂的方式,讓師生可以隔著屏幕學習實用的網絡安全和法律知識,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網絡安全防范意識?!币獯罄_馬中華語言學校校長蔣忠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