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喀攜手 打造安居富民“金色鑰匙”
滬喀攜手 打造安居富民“金色鑰匙” 風雨同舟 寫下助力脫貧“上海故事”
上海和新疆相隔萬里。自1997年上海對口援疆以來,從長江入??诘臇|海之濱到“萬山之祖”昆侖山下,斗轉星移間筑起了血脈相連的合作發展橋梁。按照中央部署,2010年起,上海對口援疆由阿克蘇地區調整至喀什地區,承擔對口支援喀什地區莎車、葉城、澤普和巴楚四個深度貧困縣的任務,這是中央對上海的信任,更是上海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新疆工作是全黨全國的大事,必須從戰略全局高度,謀長遠之策,行固本之舉,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滬疆兩地黨委、政府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導下,按照黨中央治疆方略的要求,緊緊圍繞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這個總目標,堅持“民生為本、產業為重、規劃為先、人才為要”方針,遵循“中央要求、當地所需、上海所能”原則,在對口援疆的廣度拓展、深度挖掘、力度強化上下功夫,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完成好對口援疆各項工作。
2019年4月,澤普縣在喀什地區率先摘帽出列;2020年1月,巴楚縣實現脫貧摘帽;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喀什地區占比最大的莎車縣、葉城縣已完成主體脫貧,為年內順利脫貧摘帽打下堅實基礎。下一階段,上海將以更大擔當、更強力度、更實舉措,助力喀什地區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將聚焦不返貧,著眼可持續,謀劃新未來,共創兩地合作新局面。
久久為功 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喀什地區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致貧原因復雜、脫貧難度大??梢哉f,新疆脫貧攻堅任務主要在南疆,喀什是南疆的重點。上海對口支援喀什四縣,助力四縣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上海對口援疆工作的首要任務。兩地聚焦精準扶貧,突出重點難點,打出“組合拳”,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結合住房安全有保障,以安穩入住、致富利民為著眼點,實施安居富民工程。在助力對口四縣建設安居富民房總數占喀什地區總量近半的基礎上,強化系統規劃設計,加大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力度,實施自來水管網連接及入戶工程、鄉村公路建設、天然氣管網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振興建設等基礎設施配套項目,極大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上海對口四縣均獲得自治區“安居富民工程先進縣(市)”稱號。
樹立就業第一觀念,以“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為重點,通過“三個一批”多途徑就業方式,為貧困家庭找到增收新出路。加強對工業園區企業排查力度,盤活園區內閑置廠房,幫助園區內企業擴大產能,挖掘適合貧困戶的就業崗位;引導工業園區企業進駐鄉村生產車間,打造“總部+車間”生產模式,援建的鄉村生產車間企業入駐率100%,有力促進就近就地就業;積極配合當地政府,鼓勵具有勞務派遣資質的人力資源公司,做好疆內跨地州和向內地有組織轉移就業。
打通消費扶貧瓶頸,探索“大棚工廠”等扶貧樣本,支持莎車巴旦木、葉城核桃等特色產業,開創了“雙線九進”消費升級模式,在第七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上得到肯定。通過活動拉近產銷兩端市場,累計在上海銷售喀什優質特色商品金額超過20億元,年均銷售額增長近100%;推動在上海設立了10個農產品倉庫,總面積3850平方米,縮短了末端配送距離;在上海設立22個滬喀農產品專賣店、直銷店和體驗店,18個電商銷售平臺、2702個實體銷售網點和商超專柜;依托上海自貿區優勢,推動莎車巴旦木走出國門,銷往日本等地。東方衛視精準扶貧公益紀實節目《我們在行動》先后走進巴楚縣、莎車縣,共幫助銷售農特產品超過1億元。
務實高效 讓群眾獲得感滿滿
兩地堅持民生為本,著力提升行業對接標準,整合上海優質資源,擴大惠民覆蓋面,增強惠民工程輻射群體獲得感。
加強體系建設,實施教育援疆工程。深化滬喀職業教育對口支援全覆蓋,上海14所中高職院校對口喀什地區及對口四縣7所職業學校,建成8個精品專業和8個實訓基地,在教學成果、技能大賽等方面,屢創自治區和喀什地區歷史最好成績。完善教育人才組團援疆體系,澤普五中“組團式”教育援疆試點成效明顯,榮獲自治區教育系統先進集體,考入內高班學生數量成倍增長;喀什六中“小組團”援疆實績突出,高考本科上線率由2017年的51%提高到2020年的81.65%,2020年一本上線率37.7%,連續兩年高考摘得喀什地區雙語理科狀元;統籌既有萬名教師支教和援疆教師力量,成立“1+4+N”上海援疆教育集團,以上海師范大學附屬喀什中學(喀什六中)為核心校,增強地區造血機能,打造一批標桿學校,并示范輻射帶動對口四縣基礎教育全面提升。提高四縣國語教學整體水平,繼續開展少數民族骨干教師一年期脫產集中培訓;依托地區雙語教研中心持續開展地縣兩級小學語文、數學教研員培訓;積極引入社會力量支持國語教育,實施雙師課堂,開展教師培訓,營造良好氛圍;澤普縣民族教師國語能力培訓的模式和成效得到了國家教育部的高度肯定。
加強能力建設,推進健康扶貧工程。深化醫療人才組團援疆工作,創新“以院包科”模式助力喀什二院創成“三甲”,并榮獲喀什地區唯一的“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集體”稱號;建立南疆首個“院士專家工作站”;成功舉辦滬喀醫學高峰論壇,開展200多項新技術新項目應用。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組織上海援疆醫療隊員深入對口四縣巡診帶教,借助互聯網平臺開展遠程診療,幫助提升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推進兩地醫療衛生機構實質性結對共建,將結對重點向鄉鎮衛生院拓展,基本實現全覆蓋。打造基層公共衛生示范項目,編制規劃并不斷推進“三降一提高”工作,對口四縣傳染病發病率、孕產婦死亡率、嬰幼兒死亡率不斷下降;深化上?!盃I養早餐”結核病防治項目,不斷提高患者治愈率,獲得國家衛生健康委的肯定,并面向兄弟援疆省市推廣。完善醫療衛生人才培養體系,首創“影子院長”項目,已完成17名影子院長培養工作;在全疆率先啟動面向受援地區的定向醫學本科生免費培養,共招錄喀什籍學生99名;完成定向醫學研究生免費培養,共招錄喀什籍學生18名;加強村醫基本技能培訓,助力喀什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的目標。
加強科技建設,挖掘農業增長潛力。對接四縣基層服務站及合作社,為喀什地區種植業、養殖業提質增效,提供“優良品種、生產技術、集約經營”支撐。強化智力援疆輻射,組織農技人員來上海接受技術培訓,邀請國內知名農業專家送教入喀和柔性人才現場教學,為農業提質增效提供技術保障。引導農技示范應用,扶持農業企業通過土地流轉和產業集群發展,莎車縣聚焦巴旦木產業發展,形成了集“巴旦木、蜂蜜、油菜、萬壽菊和農業旅游”為一體的“甜蜜產業鏈”。釋放種源帶動效應,發揮上海動植物品種資源優勢,逐步系統引進和馴化葉菜類、紅薯、茄子、小南瓜、蛋白桑、藜麥等農產品新品種優質資源,為喀什種植業提質增效提供種源支撐和技術保障,為改善農業生產結構、提高農民收入起到示范引領作用。創新金融服務舉措,指導支持安信農保、太保產險在巴楚縣聚焦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展留香瓜、棉花(籽棉)目標價格保險,提供新的收益增長保障。
民族團結 “三交”再上新臺階
上海援疆始終堅持把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為貫徹落實總目標的重要抓手,圍繞增強互動、深化互融、拓寬互助開展了系列活動,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凝聚起共同創造幸福生活的強大力量。
率先啟動援疆包機旅游,三年共開行旅游包機82架次,超過其他18個援疆省市包機總和;倡議游客開展“扶貧小背包”活動,將鄉村變成國情教育基地,將學校、農舍作為增強民族間交流、促進民族團結的平臺。
組織滬喀兩地青少年“手拉手、心連心”活動,2019年2300余名喀什青少年來上海參加新年音樂會等各類交流活動,通過結對子、通書信,增進兩地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在對口四縣創新開展“喀什人游喀什”活動,組織4萬余農戶走出家門,拉手支教老師和內招生看援疆成果、看鄉村發展。持續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援疆干部人才定期進村入戶走訪慰問結親,即時提供有針對性的幫扶。
舉辦文藝交流演出,持續推進“文化潤疆”,積極協調上海交響樂團、上海雜技團、上海芭蕾舞團、浦東三林龍獅隊、上海群藝團等專業演出團隊和基層文藝隊伍赴喀什演出,讓喀什各族群眾領略中華文化魅力。全力支持喀什地區歌舞團、四縣各類文藝團體來上海演出,展示多彩的絲路民族風情。東方衛視《極限挑戰寶藏行·三區三州公益季》深入巴楚、葉城和喀什古城,宣傳推介文旅、美食等特色資源,助力當地脫貧事業。
協調對口援疆四個區的街鎮、醫院、學校和相關部門持續加大結對幫扶力度,實現與對口四縣深度貧困鄉鎮結對幫扶全覆蓋,投入幫扶資金在產業發展、民生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四縣支持。引導社會力量打造“金種子”、“小胡楊”和“銀齡行動”等品牌活動、口碑項目,實施點亮計劃、溫暖計劃和圓夢計劃,建立上海社會援疆公益活動捐贈資源募集平臺,上海社會各界捐贈資金和物資逾1億元。發動企業參與喀什地區扶貧工作,企業共投入結對資金14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