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老師語文信箱:“蘊藉”的含義
“蘊藉”的含義(杜老師語文信箱)
杜老師:
我在媒體上看到這樣的句子:
(1)不是消費者沒有消費能力,而是消費能力被疫情抑制,消費市場蘊藉的動能總會噴薄而出。
(2)這里的法制建設既繼承了先行先試的闖勁,又蘊藉出海納百川的氣魄。
請問這兩個句子里的“蘊藉”用得是否妥當?謝謝?。ê颖弊x者 牛時發)
牛時發讀者:
“蘊藉”的“藉”讀jiè,不讀jí。
“蘊藉”是“含蓄而不顯露”的意思。例如:
(1)老張挑選的這首詩,詩意蘊藉,耐人尋味。
(2)這些短篇散文體現出蘊藉美,善用比興手法,形象含蓄地表達情感志趣。
(3)他細致入微的表演,展現出一種深沉蘊藉的風格。
(4)此套郵票選擇了現藏于故宮博物院的最受推崇的馮承素摹本,從中可以一窺晉代文人雅士的風流蘊藉。
(5)中華美學講究天人合一、含蓄蘊藉,而電視劇要追求戲劇沖突的極致化,怎樣把這兩種因素在作品中和諧地統一起來?
提問中“消費市場蘊藉的動能”是想表達“消費市場蘊含的動能”的意思,其中的“蘊藉”宜改為“蘊含”;“蘊藉出海納百川的氣魄”是想表達“孕育出海納百川的氣魄” 的意思,其中的“蘊藉”宜改為“孕育”?!疤N藉”不宜用來表示“蘊含”“蘊藏”“包含”“孕育”等意思。
早在上世紀30年代出版的《國語辭典》中,“蘊藉”就只有“含蓄”的意思。當下的《現代漢語詞典》《現代漢語大詞典》《當代漢語詞典》《現代漢語學習詞典》等工具書中,“蘊藉”同樣只有“含蓄”之義,沒有其他義項。因此,用“蘊藉”表示“含蓄”才是規范的用法。(《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