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疫情期紐約亞裔失業嚴重 華人受疫情沖擊大
中國僑網10月10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道,自今年疫情開始以來,全美失業率大增,但亞裔美國人失業人數的增長超過了所有族裔,從今年2月的2.5%增至5月份的15%。而紐約市的亞裔社區受影響程度遠高于全美亞裔的平均水平。根據紐約亞美聯盟的一項最新研究報告,紐約市的亞裔人口失業率在同一時期從3.4%飆升至25.6%,失業金申請人數增長了6,000%多。
這份名為《COVID-19對紐約市亞裔美國人就業的影響》的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對亞裔紐約人的就業造成了沉重打擊。報告引用紐約市主計長辦公室在今年2月份的分析數據稱,紐約市亞裔人口失業率當時為3.4%,低于西班牙裔(5.2%)和黑人(4.6%)。然而,到今年5月,亞裔群體的失業率飆升至25.6%,在所有主要族群中增幅最大。亞裔人口占紐約市人口的16%以上,是人口增長最快的群體。但這一群體同時也是貧困率最高的群體,有25%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一狀況因疫情期間創紀錄的失業率而進一步惡化。
報告認為,造成亞洲紐約人高失業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們過度依賴某些特定的行業,例如餐飲、服裝制造、零售、運輸和個人服務(美容美甲店等),而新冠肺炎對這些行業的沖擊最為嚴重。
報告的作者——亞美聯盟的研究員Rimsha Khan和研究與政策主任時浩煒(Howard Shih)表示,由于沒有現成的紐約市亞裔失業率數據,因此他們依據紐約州的失業金申請數據,輔以聯邦人口普查局的年度社區調查項目揭示的亞裔在紐約各個行業的分布情況,從而得出了亞裔在各行業和族群內各區域移民細分的數據。
從行業分布來看,紐約市的亞裔人群在制衣業占比高達43.9%,而該行業受疫情沖擊也最嚴重,就業機會在疫情最嚴重的四月份較去年同期減少了52.8%;洗衣業亞裔占比為30.5%,四月份就業機會減少了62.1%;飲食業亞裔占比25%,而四月份該領域的崗位較去年同期減少了72.5%;旅游業亞裔就業比例為20.6%,而四月份該領域的就業機會減少了56.8%。
報告并對亞裔族群內的孟加拉裔、華裔、菲律賓裔、印度裔、日裔、韓裔、尼泊爾裔、巴基斯坦裔和越南裔等幾大群體進行了進一步細分研究。由于每個細分族群通常都集中在特定行業,因此他們受影響的情況也各有差異。
報告顯示,由于華人大多集中在餐飲、個人護理和洗衣以及制衣等非基礎性行業,因此受疫情沖擊尤其嚴重。相比之下,菲律賓裔在醫療行業較為集中,因此他們的失業情況不是最糟,但他們也因此在病毒感染方面面臨了更大的風險。
報告作者表示,過去幾個月雖然政府采取了很多應對疫情的救助措施,但亞裔群體因為貧苦、語言障礙和移民身份等原因,很多人未能獲得相應的幫助。他們當中超過一半的人英語能力有限,超過70%的人是移民,這些都阻礙了他們獲得救濟的機會。因此,提高亞裔在不同行業的分布、增加語言服務,以及擴展不以移民身份為條件的各類財務幫助的范圍,對于紐約市的經濟復蘇來說極為重要。(管黎明)